寬容的愛
培瑜小小弟兄
很喜歡一句話:「自信的起點乃在於對卑微地承認。」
我小的時候喜歡打棒球,但是我小的時候體格很不好,身材比較嬌小的關係,所以我永遠都不是強打者。雖然還是會夢想我是打出再見全壘打的那一位,不過現實還是很現實;但在認清自己的限度之後,我反省到:雖然我打擊不行,但我跑得快。所以我打擊時都想盡辦法上壘(把球打出去我就全力衝刺),只要我站在壘包上面,對手就會產生壓力。
心靈的土地
培瑜小小弟兄
瑪二十17-28
17耶穌上耶路撒冷去,暗暗把十二個門徒帶到一邊,在路上對他們說:18「看,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於司祭和經師,他們要定他的死罪;19並且要把他交給外邦人戲弄、鞭打、釘死;但第三天,他要復活。」20那時,載伯德兒子的母親,同自己的兒子前來,叩拜耶穌,請求他一件事。21耶穌對她說:「你要什麼?」她回答說:「你叫我的兩個兒子,在你王國內,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22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你們能飲我將要飲的爵嗎?」他們說:「我們能。」23耶穌對他們說:「我的爵你們固然要飲;但坐在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我父給誰預備了,就給誰。」24那十個聽了,就惱怒他們兩兄弟。25耶穌叫過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首長主宰他們,有大臣管轄他們。26在你們中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27誰若願意在你們中為首,就當作你們的奴僕。28就如人子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
盟約與祭獻
培瑜小小弟兄
《希伯來書》提醒我們:盟約與祭獻的重要性。在舊約時代,天主與以色列子民訂立盟約,為了彰顯天主的憐憫(在原文有重生的意思)與慈愛。從諾厄時代,在洪水退去之後,天主在天空以彩虹當作盟約的記號(創九)(彩虹在原文指「弓」,意指天主用「弓」來保衛地上的子民)。之後,亞巴郎時代,他以信德和割損禮與天主立下了盟約的標記(創15-17)。天主賜給了他一個兒子依撒格,他也願意把兒子獻上給天主。天主見到了亞巴郎的信德,就用了一隻公綿羊代替他的兒子(公綿羊則指向新約的天主的羔羊)。
聖方濟主保快樂
培瑜小小弟兄
Pax eT Bonum(和平與美善)
Deus Meus eT Omnia(我的天主,我的萬有)
10月4日,是普世教會慶祝的日子,也是我們修會會祖聖方濟的節日。這個節日確實值得高興慶祝,但這個節日也是值得我們反省的好機會,讓我們可以再次的反省:方濟的靈修是甚麼?方濟的精神是甚麼?
方濟會的靈修與精神的三個基礎是:『馬槽,祭台,十字架』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也就是主耶穌基督的:降生成人的奧跡,聖體聖事的奧跡,十字架的奧跡。
地球上的愛戀
培瑜小小弟兄
四月廿二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而最初的地球日選擇在春分節氣這一天,因為這一天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晝夜時長均相等,陽光可以同時照耀在南極點和北極點上。這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同時也象徵著人類要拋開彼此間的爭議和不同,和諧共存。傳統上,在很多國家都有慶祝春分節氣的傳統(之後才改為四月廿二日)。
查了一下網路資料才知道,我們的地球年齡大約在45.4億年,確實是很長的壽命。也代表著天主創造這美好的宇宙已經有這麼長久的時間。當然我們也知道天主的慈愛更是萬古常新的,因為在創世之前祂已存在。
這次就簡單地把最近這一陣子的小小心得與大家分享,讓我們一起見證天主在這地球上的愛戀。
平息風浪
江培瑜小小弟兄
今天有事外出,在搭捷運時,感覺身體有點累,就小休片刻,也不知道睡了多久的時間。醒來的時候,旁邊座位已經坐著一位中年的先生。雖然還有點睡眼惺忪,想說抬頭確認一下到底到哪一站了,可能是我抬頭的動作稍大,所以坐在一旁的先生也意識到我醒了。
正當覺得一切都沒事時,突然眼前出現了一份簡介,是這位中年先生遞給我的。標題是:《誰能平靜人生的風浪?》圖案是:一艘在波濤洶湧的海上努力要穩住的帆船。內容是:社會發展迅速,各個有保障的工作都越來越沒有保障,生活越來越辛苦,力越來越大,但在變動劇烈的風暴時代,誰能給我穩定的承諾和不變的倚靠?好讓我們能夠平息風浪呢?簡介上附了一段聖經:路加福音第八章22-25節「耶穌平息風浪」。
火熱的心
江培瑜小小弟兄
最近台灣的天氣變化很大,常常是今天好天氣明天就變冷,實在讓人吃不消。有一天,有朋友跟我分享:天氣變化這麼大,連心情也跟著天氣上上下下起伏!當下的我突然很想問:你說的是真心話嗎?還是隨口說說的呢?
我常常覺得外在的天氣確實變化無常,但內在的心情天氣應該還是可以美麗的。我想“人心”也是如此。只要保持積極的平常心來面對一切人事物,雖然外在的一切人事物會接踵而來,但內心仍可以保持如活水般的動靜皆宜。看看“活水”因著所接觸到的不同的對象,而保有圓融的容攝接納與回應,就可以窺見天主在人心所賜予的活水,有多麼大的力量幫助我可以面對一切。
天國之鑰
江培瑜
最近常想到一句話:「一年之季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十二月的來到也提醒著我:年終到了,該加緊腳步來完成今年尚未完成的計畫。雖然生活的時間安排確實緊湊,我卻深深地感覺到:內心需要更深的平安來支持著我。透過祈禱,我可以體會到天主的平安臨在,但卻不是每次都有。因為有時候會在事前體會到,有時會在過程中經驗到,有時則是在事後才反省到。不過祈禱時,我也體會到:原來天主的慈愛一直都在,祂常等不及要給我們祂最深的平安!
愛火
文:江培瑜小小弟兄
開學已經一個月左右了。由於這學期的學分選的比較多,比起前兩年的課程,新學期的課程算是“相當豐富"的。唯一不變的,是我每次進教室的門時,一定會劃十字聖號:「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阿門。」
其實我已經很自然的這樣做了兩年多。直到上個星期,有兩位修女(同學)在不同的時間點和場合中,告訴了我她們所觀察到的我,我才回想起來,這是我在神學院的第一堂課就開始的習慣。雖然上課前,大家都會有“課前祈禱”,也會有“課後祈禱”,但我還是每次在踏入教室的同時,就劃十字聖號,祈求把課程的分享與學習都交托給天主;當然,也提醒自己要做謙虛微末的小弟兄。
向上墜落
文:江培瑜小小弟兄
今年的中秋連續假期雖在狂風暴雨的颱風中度過,但也真能體會到身心靈提升的輕鬆愜意。記得小時候很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下雨天時,仰起頭來觀看雨水落 下的線條。從肉眼能看到的最高極限,順著雨滴的下降速度而慢慢將仰望的角度修正,小小的我就這樣仰望著雨水從至高處降落到地面上而樂此不疲。可是我還是會 想著:為什麼雨水就只能夠向下落,而不是向上落呢?
我開始認識並加深信仰是高中的事情(雖然從小出生就領洗,但還是很少去教堂)。總是記得那個時候,年長的修女每週六晚上給我補充信仰的道理時,一再的告訴我要好好的準備自己,為能夠妥善的領受聖體聖事(隱藏於餅酒形體內的主耶穌自己)。說真的,當時修女苦口婆心再三叮嚀,我還是不太明白。之後,在信仰生活旅程中,雖逐漸加深了對信仰的理解,常常還是會陷入一個看似雖小卻又相當巨大的迷思中:“信仰和理解之間是否常常有衝突"?我在祈禱中仍常常祈求天主賜給我這樣的恩寵與智慧,好讓我能夠因理解而更加親近天主,因相信(Faith) 而更深入天主的奧秘。
練習閱讀生命故事
文:江培瑜小小弟兄
生活的每天都是故事的累積,我們對每個人的認識也是從閱讀這個人的生命故事開始。而人際關係的深淺,則取決於建立關係的深度有多少,也就是說:閱讀了多少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故事了呢?
過去的故事,我們習慣稱為歷史;現在的故事,我們習慣稱為流行;未來的故事,我們習慣稱為趨勢;可是我們從歷史中究竟學到了多少,好讓自己趕上流行,也朝著趨勢而走呢?這似乎是每個人每天所需要面對的課題。
赤足的奔馳
文:江培瑜小小弟兄
這陣子都在為暑假的大小光鹽營活動做準備,總是事情很多做不完,感覺時間一直都不夠用。不過,感謝天主的是:儘量每天晚上都還是保留一點時間去運動。
前天晚上,去操場散步(邊祈禱邊散步),在酷熱的天氣中,能夠吹著清涼的晚風感覺特別的舒服,剛開始是輕輕鬆鬆的走,手中也握著花冠經唸珠祈禱(花冠經:是以聖母瑪利亞生平的七個喜樂經驗的禱詞,參閱:註1)。由於是在操場的關係,因此,同時也有許多人在運動(跑步、快走、輕鬆散步…)。 我邊走邊祈禱時,每隔一兩分鐘就會聽到後方有跑步的聲音,越來越接近,也自然就讓開跑道,讓跑者順利通過,因為自己也喜歡跑步,所以知道給予空間的方便、 順利、美好。
好好生活 & 生活好好
文:江培瑜小小弟兄
上週,仔細看了一下月曆,原來一年白天最長的日子,夏至,已經過了,也難怪,這一兩週來的天氣真的熱得不得了。更早之前的梅雨季,斷斷續續的下著雨,雖然 偶爾太陽弟兄會露臉一下,但時間總是短暫。由於我們所負責的打掃工作其中之一就是:除草,因為前些日子,水氣實在太豐沛了,草坪上的小草自然也就長高了不 少,這兩週,太陽弟兄的熱情相信大家已經感受到了。感謝天主的是,因著這樣的天氣,使得除草工作變的比較容易一點,不過,在下午打掃,確實還是感到炎熱無 比,除草那天,先是聽到了夥伴先開啟了割草機的聲響,我才走出房間,割草機有人使用了,自然我就戴上手套,拿了把鐮刀,加入除草的行列。自認為體力還不錯 的我,在太陽的熱情照顧之下,很快的就流了滿身大汗,體力透支,但實際的工作效率卻很有限(用手工割草真的很慢),才完成不到三分之一,看了一下手錶,時 間居然已經過了三十分鐘,加上當天有聖體降福禮儀和祈禱的關係,不得不把手邊的工作先放下,等待隔天再來完成剩下的部分。雖然趕上了祈禱的時間,但心中卻 還是想著還有剩下的草還沒割完。祈禱默想時,目光雖看著主耶穌,思緒卻停留在那些小草上,漸漸地也讓雜亂的思緒蔓延而不能靜下心來祈禱。持續了一段時間 後,才慢慢可以進入祈禱的寧靜中(好好凝視主耶穌)。
謙卑的步伐
文:江培瑜小小弟兄
每年到了六月,為我總是一個反思的時刻及準備的時刻在交替累積。反思的是:畢業生是否真正準備好自己要投入社會職場?準備的是:職場者是否反思自己要學習 更新進步?那我又如何在服務的位置上,給予適當、適時、適用的支持和陪伴呢?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默想的方向。當然,「祈禱仍是基礎」,也看天主給甚麼方 向、甚麼路要我去跨步。
學生生活很幸福但也很辛苦,社會工作者生活很充實但也很「衝蝕」(不斷完成卻也不斷消逝)。學生有接連不斷的報告和考試,社會工作者有時時刻刻的考驗和 「烤焰」(職場上的進退冷暖)。兩者都是「學習者的身分」,但,是否「學以致用」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了。每年六月看著許多畢業生高興的走出學校大門,卻也看 到更多的社會新鮮人找不到職場的大門。
浮浪者的祈禱
文:江培瑜小小弟兄
請問大家對「浮浪者」這個詞的第一個印象感覺是甚麼呢?
先給大家一個小小的提示:這個詞彙是來自日本的用語(漢字),先把各自的答案放在心中吧!
在基督聖體聖血節那日,神父在講道及釋經的一開始,說:今天要跟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我們的教宗方濟,透過教區的主教轉達一個好消息:「教宗親自願意邀請我們堂區的教友吃飯」。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訊息,當下仍有許多教友還不太清楚狀況…
身心靈環保旅程
文:江培瑜小小弟兄
最近上下學每天經過一巷口轉角處,總是特別注意到一個小小的資源回收站。一開始,只看見幾位年長的阿公阿婆一起做簡單的資源回收,就沒多留意觀察。直到我 要寫一份報告開始(報告的內容一小部分有關於環保議題),我才發現:原來,這些年長的阿公阿婆是慈濟的環保志工,慈濟人也稱呼這些環保志工:活菩薩。
慈濟的環保志工,起源於1990年。當初,只是證嚴法師在一次演講後,勸勉鼓勵大家做環保和垃圾分類,就開始了直到今天為人人所稱道的「環保先鋒」。目前更是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成立了6000多個環保站,也真的實踐了:「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這份努力與堅持確實值得鼓勵與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