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期 電子報 主曆2013年8月29日
· 《主日福音釋義》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 《閱讀經典》 獨白_第二章 世財世榮的虛偽_22
· 《福傳走天涯》 保祿受審
課程公告
※《路加福音》聖經講座/ 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9月3日(週二晚上7:30~9:00)
地點:思高讀經推廣中心(台北市昆明街96巷8號3樓)
費用:自由奉獻
電話:2370-8790
思高中心公告
※《聖地朝聖團》欲知最新訊息及報名須知、朝聖分享等,請瀏覽中文聖地網站http://holyland.ccreadbible.org/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受邀者與邀請者的正確態度
【福音:路十四7-14】
7 耶穌注意到被邀請的人,如何爭選首席,便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說:8「幾時你被人請去赴婚筵,不要坐在首席上,怕有比你更尊貴的客也被他請來,9那請你而又請他的人要來向你說:請讓座給這個人!那時,你就要含羞地去坐末席了。10你幾時被請,應去坐末席,等那請你的人走來給你說:朋友,請上坐罷!那時,在你同席的眾人面前,你才有光彩。11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12耶穌也向請他的人說:「幾時你設午宴或晚宴,不要請你的朋友、兄弟、親戚及富有的鄰人,怕他們也要回請而還報你。13但你幾時設宴,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14如此,你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
【經文脈絡】
古典希臘羅馬文學中有一種被稱為「饗宴」的文學類型,以柏拉圖的「饗宴篇」為代表,這種文學類型主要是以一個宴席的場合為背景,主要的內容則是席間人物的談話。類似的文學類型也多次出現於新約作品之中,例如:路二二24-34;若十三~十六。
路十四1-24也是一個類似的情況,記載耶穌在一位法利塞人首領家中作客時的四段談話,這四段談話含有不同的主題,首先是論辯在安息日治癒病人的合法性(1-6),接著兩段說明「接受邀請」以及「邀請人」的正確態度(7-14),最後是一個關於宴會的比喻(15-24)。這個主日的福音就是選自這段經文中間的兩段談話(路十四7-14),這兩個耶穌的教導具有平行的結構,而其中的意義遠遠超過了一般宴會的情況。
一個安息日的宴會
雖然路加福音曾提到過法利塞人對於耶穌具有敵意(路十一53),這段福音卻敘述耶穌在安息日進入一個法利塞人的首領家中吃飯,大概是猶太會堂中的一位領袖在安息日聚會之後,邀請耶穌到他家中用餐。然而福音並沒有描述這個邀請以及宴會的情況,因此這段經文的目的只是提供敘述故事的「框架」。經文特別指出在場之人都不懷好意地「留心觀察」耶穌,言下之意是企圖找到祂的缺點好攻擊祂。
爭奪上座的陋習
福音的敘述相當幽默:不僅人們「留心觀察」耶穌,同時指出耶穌也仔細地觀察那些和祂一起受邀的人,並且「注意到他們爭選首席」。耶穌所觀察到的情形是當時猶太社會常見的現象:在團體聚會之時,常常會按著賓客的身份、地位安排相稱的座位,但卻往往有人為了顯出自己的重要性而刻意爭取上座。
受邀者應有的態度
面對這個情況,耶穌以說比喻的方式對這些人提出教導。祂首先針對那些在赴宴時習慣刻意爭取上座的人發言,警告他們這種行動也許帶來不能預期的消極後果,因為可能有身份地位更高的客人會來到,主人將因而要求這些原本爭得上座的人讓位,他們便會因自己的行動而導致公開的蒙羞。
接著耶穌說明受邀者先尋求末位的好處,他們不僅可避免不必要的羞辱,而且主人更會在必要的情況下,親自前來請他們登上高位,他們便可因此而得到光彩。最後耶穌提出一個顛覆世俗價值觀的結論,這個價值觀是天主的價值觀:「凡自高自大的必被貶抑,凡自謙自卑的必被高舉。」(參閱:路十八14;瑪二三12)
一般主人的態度
相對於受邀者的態度,耶穌轉變話題教導人們在邀請客人時所應有的態度;這段話其實超出了耶穌具體所處身的情況,因為耶穌是受邀的身份。耶穌先描述當時所盛行邀請人參與宴會的方式,並且立刻指出,由於受邀的客人們將透過回請而報答這樣的主人,因此他們將失去得到更多、更大報酬的機會。
正確的主人態度
耶穌積極的建議人們應該邀請被當時社會視為罪人的人參與宴會,也就是「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說明邀請這樣的人參與宴會的主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得到天主的賞報,將能夠參與末世永遠的天國宴會:「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定得到報答」(參閱:15,十三28-29)。
這裡所謂的「復活」,最初僅僅是針對那些由陰府被拯救出來的義人,在比較後期的時候,這個言論才被用來表達出在末世普遍性的審判(參閱:宗十42,十七31,二四15),包括了一切復活的人,不論是義人或是不義的人。
【綜合反省】
路加非常技巧的敘述了耶穌的兩段言論,首先提出消極的部分,接著給予積極的教導,而最後則是末世性的許諾。這些言論的內容都是針對耶穌時代所謂的虔誠人提出的批判,不但具體的舉出他們的錯誤態度,同時更呼籲應該以天主為一切行動的準則。
福音作者藉著這個「餐桌的規則」鼓勵信仰團體和每一個基督徒,不要效法當時一般人常見的價值觀和態度(參閱:路二二24-29),整個教會的歷史中有許多美好的例子證明,基督徒認真地接受並實踐了耶穌的教導。但是這段經文也同時教導今日教會中的基督徒,常常反省是否只有表面的虔誠態度,在背後卻隱藏著爭取較高地位的虛假心態。
獨白 第二章 世財世榮的虛偽_22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文:摘錄自聖文德《獨白》
譯:韓山城
二章 如何將靜觀的視線投射於外在的一切,以期透視世間的財富如何不定,世間的尊容如何易變,世間的豪華如何不幸
(二)許多世俗人所以盲目的理由
8 靈魂:人啊,由你的言論和許多經驗可以知道聖額我略的下列言論並非虛構。他說:「世俗本身雖然枯槁如死,但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仍然青枝綠葉。他們愛戀世俗的苦澀;世俗背棄他們,他們卻窮追不捨;世俗由他們掌心滑溜開去,他們仍然不肯死心。」請問這等的盲目,原因何在?
人:靈魂啊,如你所知,你的新郎亦即萬有造主,造了你如此高貴及優美,使得你沒有愛便不能生活下去。熱羅尼莫說:「靈魂沒有愛,決不可能生活下去;靈魂必須有所愛。」伯爾納多說:「我們必須有所享樂;得不到高尚的享樂便須取得卑鄙的享樂。」額我略在其「倫理」一書中說:「某些人忽視自己的生活;他們貪愛暫世的一切,而不覺其苦,因而他們原本不幸,卻自以為十分幸福;他們將充軍之地視做祖國;他們是瞎子卻興高采烈,猶如生活在光明中。反之,被選者的心靈,則將一瞬即逝的一切視做烏有,而只求達成其所以受造的宗旨。天主以外的種種既不足以填滿其願望,故他們只求瞻仰其造物主,只希望與上天的市民相處。雖然他們尚生活於人世,卻凌駕乎塵世之上。」他在講解厄則克耳先知書時又說:「在尚未體驗到上天甘美的人們,世間的一切似乎香甜可口;理由是:人的心靈對永福之物了解得越少,其對暫時的榮華越感到甘美;人如以心靈的舌根品嘗到天上賞報的香甜,則其內心所看到的越是甘美,外在的一切便為他變得越加苦澀。」
(未完待續)
22保祿受審
文:跟隨
保祿在公議會受審(宗二三1-11)
1保祿注視著公議會說:「諸位仁人弟兄!我在天主前,作事為人,全憑純善的良心,直到今天。」2大司祭阿納尼雅卻命站在旁邊的人打他的嘴。3那時,保祿向他說:「粉白的牆啊!天主將要打擊你;你坐下審判我,應按照法律,你竟違反法律,下令打我嗎?」4旁邊站著的人說:「你竟敢辱罵天主的大司祭嗎?」5保祿說:「弟兄們!我原不知道他是大司祭,因為經上記載說:『不可詛咒你百姓的首長。』」6保祿一看出他們一部份是撒杜塞人,另一部份是法利塞人,就在公議會中喊說:「諸位仁人弟兄!我是法利塞人,是法利塞人的兒子,我是為了希望死者的復活,現在受審。」7他說了這話,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便起了爭辯,會眾就分裂了。8原來撒杜塞人說沒有復活,也沒有天使,也沒有神靈;法利塞人卻樣樣都承認。9於是喧嚷大起,有幾個法利塞黨的經師起來力爭說:「我們在這人身上找不出一點過錯來;或者有神靈或天使同他說了話!」10爭辯越來越大,千夫長怕保祿被他們撕裂,便命軍隊下來,把保祿從他們中間搶出來,帶到營裡去了。11次夜,主顯現給保祿說:「你放心罷!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證,也該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證。」
保祿在耶路撒冷聖殿被反對的猶太人包圍,由於他羅馬公民的身份,取得千夫長的允許,保祿遂能公開對公議會說話,一開始大司祭阿納尼雅命人對保祿掌嘴,保祿馬上依照以法律抗議。一旦知道對方是大司祭,便不再多說。話鋒一轉,斟酌公議會中撒杜塞人與法利塞人信仰相異之處,提出自己是為了「希望死者的復活」才受審,由於撒杜塞人不相信復活、天使、神靈,法利塞人則皆相信,因此法利塞黨的經師大力地支持保祿,使喧嚷再次嘩然而起。於是保祿被軍隊搶下來,帶入營裡。
次夜,保祿有天主的顯現,鼓勵他在羅馬如同在耶路撒冷為主作見證。這一段顯示天主以其德能保護保祿的福傳得以繼續,不至於在耶路撒冷停擺。天主的話顯示保祿未來必然會安抵羅馬,並且他真的是天主所差遣的外邦使徒。
猶太人的陰謀(宗二三12-22)
12天一亮,猶太人共商陰謀,發自詛的誓說:「不殺了保祿,決不吃不喝。」13發這誓的有四十多人;14這些人來到司祭長及長老前說:「我們發了自詛的誓,不殺了保祿,甚麼也不吃。15所以,你們同公議會現在要通知千夫長,帶保祿下到你們這裡,你們假裝要更詳細審訊他的事;我們早準備好,在他來到你們這裡以前,就殺掉他。」16可是,保祿姊妹的兒子,聽到了這種詭計,就來到營裡,報告給保祿。17保祿就叫來一個百夫長說:「請領這個青年到千夫長那裡去,他有事要向他報告。」18於是百夫長就帶他到千夫長那裡說:「囚犯保祿叫我去,求我把這個青年領到你這裡來,他有事要告訴你。」19千夫長拉著他的手,走到一邊,私下詢問說:「你有甚麼事要向我報告?」20他說:「猶太人已約定請求你,明天把保祿帶下去,到公議會裡,假裝要更詳細查問他的事。21所以你切不要聽從他們,因為他們中有四十多人埋伏著等待保祿,這些人已發了自詛的誓,非殺掉他,決不吃不喝;現在他們已準備好,只等候你的應允。」22於是千夫長便打發那青年走了,並吩咐他說:「不要向任何人說你將這事報告給我了。」
在反對保祿的猶太人中有四十人,在司祭長及長老前發誓要殺了保祿。他們的陰謀被保祿的外甥得知,向保祿透露,於是保祿讓他直接報告給千夫長,於是千夫長得知他們請求帶保祿下到公議會,在途中有埋伏。
保祿被解送至凱撒肋雅(宗二三23-35)
23千夫長遂叫來了兩個百夫長說:「預備二百士兵,七十騎兵,二百長槍手,今夜第三時辰,往凱撒勒雅去,24並備妥牲口,叫保祿騎上,把他平安護送到斐理斯總督那裡。」25他寫了一封這樣的信:26「喀勞狄里息雅向總督斐理斯鈞座請安。27這人為猶太人拿住,快要被他們殺掉時,我聽說他是羅馬人,就帶軍隊到場,把他救出。28我想要知道他們所以控告他的緣由,就帶他下到他們的公議會去。29得知他被控告,是為了他們的法律問題,並沒有任何該死或該監禁的罪行。30有人告知我,將有陰謀陷害他。我便立刻打發他到你這裡來,並吩咐原告到你面前控訴他。祝你安好!」31於是士兵照所命令的,夜間帶領保祿到了安提帕特;32第二天,讓騎兵跟保祿同去,別的就回到營裡。33他們進了凱撒勒雅,把信呈給總督,並引保祿到他面前。34總督讀了信,便問保祿是那一省的人;既查知他是基里基雅人,35便說:「等控告你的人來到,我再聽審你。」遂下令把保祿看守在黑落德王府裡。
千夫長預備了四百七十位士兵護送保祿到凱撒勒雅總督斐理斯之處,帶上一封信說明保祿是羅馬人,被猶太人抓住,得知他並沒有違反任何罪行,只是有關猶太人的法律問題。因為有人要謀害他,所以帶到總督處,請原告到總督面前控訴保祿。總督得知後,將保祿押在黑落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