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期 電子報 主曆2013年9月5日
· 《主日福音釋義》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 《閱讀經典》 獨白_第二章 世財世榮的虛偽_23
· 《戀戀以色列》 回家~聖地之旅
課程公告
※《路加福音》聖經講座/ 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9月10日(週二晚上7:30~9:00)
地點:思高讀經推廣中心(台北市昆明街96巷8號3樓)
費用:自由奉獻
電話:2370-8790
思高中心公告
※《聖地朝聖團》欲知最新訊息及報名須知、朝聖分享等,請瀏覽中文聖地網站http://holyland.ccreadbible.org/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成為門徒的條件
【福音:路十四25-33】
25有許多群眾與耶穌同行,耶穌轉身向他們說:26「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門徒。27不論誰,若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我的門徒。28你們中間誰願意建造一座塔,而不先坐下籌算費用,是否有力完成呢﹖29免得他奠基以後,竟不能完工,所有看見的人都要譏誚他說:30這個人開始建造,而不能完工。31或者一個國王要去同別的國王交戰,那有不先坐下運籌一下,能否以一萬人,去抵抗那領著兩萬來攻打他的呢﹖32如果不能,就得趁那國王離得尚遠的時候,派遣使節去求和平的條款。33同樣,你們中不論是誰,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門徒。
【經文脈絡】
上個主日的福音記載耶穌在一個法利塞人首領家中吃飯,並教導人們「接受邀請」與「邀請人」的正確態度(路十四7-14)。在這個故事之後,路加報導耶穌還講述了一個「宴席的比喻」(路十四15-24),由於這個比喻的內容和瑪竇福音的「婚宴的比喻」(瑪二二1-14)相近,因此教會在禮儀年丙年(今年)跳過這段經文,而在這個主日的感恩禮中直接誦讀路十四25-33,內容收錄了耶穌一連串的教導,說明跟隨祂、做祂門徒的必要條件。
群眾跟隨耶穌
經文一開始顯示前段經文的「宴會」情況已經改變,作者敘述「有許多群眾與耶穌同行」,表達出一個新的情況。這個情況和「宴會的比喻」有密切的關連,前面的比喻敘述許多人以各種藉口拒絕參加天國的宴會,目前的經文則強調陪伴耶穌同行的群眾,他們的行動說明他們願意跟隨耶穌,和前面比喻中的人物形成明顯的對比。在這個情況下,耶穌開口教導這些人做祂門徒的嚴肅性。
棄絕家庭關係
耶穌首先告訴與祂同行的群眾:「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門徒。」這是耶穌所提出的作門徒的第一個條件,意義十分清楚:單單來到耶穌跟前並不足以成為「門徒」,誰願意成為祂的門徒,就必須把「跟隨耶穌」的目標置於一切之上,任何可能的阻礙都必須排除。
耶穌的用語十分尖銳,大概今日的讀者都感到難以接受,但是耶穌的目的並不是要造成家庭的分裂。「惱恨自己的家人」是非常生動的圖像性語言,具體地強調跟隨耶穌的絕對性,即使家庭的聯繫也不應該阻礙人們跟隨耶穌的意願。
背十字架,跟在後面!
接著耶穌提出第二個條件,這句話的意義也十分明確:「不論誰,若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我的門徒。」耶穌正走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祂十分清楚地知道在那裡將要發生的事,願意跟隨耶穌的人,必須準備好接受祂的命運,和祂一起經歷悲慘恥辱的死亡。
這個條件的重點不只是十字架,而且也是「跟在耶穌後面走」。跟隨耶穌的人必須讓耶穌作「主」、作「師傅」,門徒必須跟在祂後面行走,仔細觀看師傅如何面對一切,學習祂的態度,不可自作主張。
深謀遠慮
接著耶穌講述兩個比喻,二者的結構和形式上是平行的,內容都取材自群眾十分熟習的生活情境。首先是一個有關建築的比喻:「你們中間誰願意建造一座塔,而不先坐下籌算費用,是否有力完成呢?免得他奠基以後,竟不能完工,所有看見的人都要譏誚他說:這個人開始建造,而不能完工。」這個比喻說明作任何事都得深謀遠慮,事前必須仔細計畫,盤算成功的可能性,以免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才發現無以為繼,成為人們的笑柄。
不打沒把握的仗
第二個是關於作戰的比喻:「或者一個國王要去同別的國王交戰,那有不先坐下運籌一下,能否以一萬人,去抵抗那領著兩萬來攻打他的呢?如果不能,就得趁那國王離得尚遠的時候,派遣使節去求和平的條款。」兩國交戰必然都得先各自評估敵我的形勢,若發現自己毫無勝算,不如先行求和,以免戰敗而徹底滅亡。
跟隨耶穌的嚴肅性
這兩個比喻的語調比較消極,但是耶穌講述它們的目的並不是要嚇阻群眾,使他們放棄成為門徒的意願,而是補充說明前面所提出的做門徒的條件。前面的兩個條件說明跟隨耶穌是相當重要的生命抉擇,具有絕對的嚴肅性;後面的兩個比喻告訴那些願意跟隨耶穌的門徒,要仔細考慮這個生命抉擇的嚴肅性,知道跟隨耶穌是極高的要求,必須各自做好準備,才能夠堅持到底。因此耶穌最後總結這兩個比喻說:「同樣,你們中不論是誰,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門徒。」這句話和前面的作門徒的條件(26-27)相互呼應。
【綜合反省】
今天的福音經文顯示耶穌為願意跟隨祂的門徒設定的條件,要求他們為了跟隨祂而離開家庭,絕對地放棄財物。在初期教會寫作福音時,這些條件已經被擴展到一切福傳者,甚至達於一切受洗的基督徒身上。然而事實上,初期教會的福傳者以及基督徒並沒有按著文字遵守這些條件,宗徒們大多是過婚姻生活的(參閱:格前九)。因此對今日的基督徒而言,這些條件當然並不是一個普遍的法律,這些簡短的話語更是一個呼籲,邀請所有願意跟隨耶穌的人超越自我,以更完全的方式做耶穌的門徒。
獨白 第二章 世財世榮的虛偽_23
(本系列文章:請點閱)
文:摘錄自聖文德《獨白》
譯:韓山城
二章 如何將靜觀的視線投射於外在的一切,以期透視世間的財富如何不定,世間的尊容如何易變,世間的豪華如何不幸
(二)許多世俗人所以盲目的理由
9 靈魂:人啊,請立即分別說明此世及上天榮福的性質,俾使我更加明瞭二者之為物,而更能輕視前者並趨附後者。因為我以為:人除非了解何者為善與何者為惡,則不會好善而惡惡。
人:靈魂啊,我以為人除非徹底輕看世樂,則不可能完全領悟世樂的性質;因為世樂與其說是樂毋寧謂之禍;只可惜人們不知其為禍。依照徹底輕看世俗者的想法,世俗應予輕視的理由有五:其一,世樂對象是卑鄙不堪的。果然,世樂是什麼?奧斯定答說:「是不受懲處的惡行。」意即人們淫蕩、酗酒、吃喝,並醉心於榮華富貴,同時又不因此受到任何處分。人們以為,既然自己的罪行不受到懲處,固不妨放心享樂。豈不知,如奧斯定所說:「再沒有比罪人的享樂更不幸,因為罪人的享樂適足以助長其惡並增強其為惡的決心。」其二,世樂使享有之者蒙受不潔,因為享受世樂者的靈魂為罪孽所污染,他們為非作歹而感到愉快,他們窮凶極惡而為之踴躍歡欣。熱羅尼莫說得好:「與世俗一同歡笑者決非神志健康者,而是顛狂患者。」因為聖潔的心靈只踴躍於天主內並偕同天主而歡樂,決不可能與不潔的世俗同樂。其三,世樂本身便是短暫的,因為「偽善者的歡樂一瞬即過」(約二十5)。奧二十斯定講解若望福音時說:「世俗的愉快是一種虛幻;在它未來之前,使人殷切期盼,既來之後又使人無法保存。」靈魂啊,世俗的歡樂是多麼短促、脆弱及虛偽啊!誠如約伯所說:「人的歲月是短促的。」(十四5)其四,世樂的結局是愁苦的。因為不幸的人們度著快活的時光,一瞬間便墮入地獄苦海中,歡笑過後,便是哭泣。此外,一切世樂當場便往往攙有悲哀;因為受到干擾的良心不能不恐懼罪罰。其五,世樂固有的結局便是絕大的不幸。因為世樂構成獲取神樂的障礙。故此,我的靈魂,你已經看出世俗的可憐及追隨世俗者的不幸;因為世樂經常是人們取得永福的阻擋。伯爾納多歎息說:「世俗的幸慰多麼卑鄙與無用!但尤其可怕者,是它能阻止人們獲享真的聖善的神位。」所以,假使你有意享有天主的安慰,要拒不接受世俗的歡樂。奧斯定說:「為使你的造物主成為你心靈的唯一甘美,必須鄙棄一切受造物。」
(未完待續)
回家~聖地之旅
張琪城(2013.8月團)
這是一個不一樣的旅行!回來以後,有人問我:「好不好玩?」,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它的意義已跳脫了玩樂的層面,與主相遇的旅程怎麼和一般的觀光相比?
事實上,是辛苦的,因為天氣燠熱,八月的烈陽烤曬著,且萬里無雲,沒有一滴雨,到了死海溫度更臻於極致,晚上用餐完出外在海邊散步,吹著攝氏40幾度高溫的熱風,真是一個特別的體驗。住宿方面,大部分都在方濟各會當地經營的旅館,簡單樸實一如方濟各會的精神,吃的也是當地食物,地中海式飲食,營養但很鹹。走路的機會非常多,有坡坡相連的石板路、荒涼無際的大曠野、迂迴狹小的山路,一步步,將足跡疊印在幾千年的古蹟上。加上每天起早趕晚的,祈禱、望彌撒、參觀景點,一路上還要認真聆聽林思川神父的講道,如西行取經,總得擔些風霜塵土侵襲的疲累。
當然林神父也不是沒給我們一點福利,譬如第一天海邊的旅館,讓我第二天一早就看到美麗的日出;還有在死海旅館的SPA,讓我們不必受日曬之苦就能體驗漂浮水上不沈的經驗,這是屬於物質層面的,精神上與主相偕的恩寵則不可勝數。
行程第一站先到聖地起源處-納匝勒,旅館就在聖母領報大殿對面,幸運的團友每天開窗即能面見美麗的聖殿。聖母瑪利亞在此謙遜服從了天主交付給她的使命,與基督合作完成了救贖人類的奧蹟。我們圍坐在祭台周邊舉行彌撒,一邊思索著如果天主交託任務給我時,可否勇敢的說:「是!」?因為有著原罪的我們,常有怯弱、逃避責任的人性弱點。
晚上又到聖殿參加朝拜聖體,因為林神父說,只要你堅持到最後一分鐘,會得到一份神秘的驚喜。所以撐著昨夜因時差沒睡好的身子,勉力參與這項儀式。悠揚的聖樂吟唱如天使遨翔於整個聖殿中,皇皇聖體發出無限榮光,主禮最後舉揚聖體全場繞行,我則惶惶低頭默禱,到我跟前,驀然抬頭敬禮,約拳頭大的白色聖體印入眼簾,祂在我面前!頓時心中湧起無法言喻的感動,幸福得想哭,我知道那是祂的愛!
團裏有三對夫妻,所以到加納時,神父要為他們舉行重發婚姻誓願,描繪加納婚宴故事的美麗聖堂越發顯得喜氣洋洋。他們結婚都已二三十年以上,相互扶持走過的風雨歲月,有如淬練過的黃金,使得這場重發婚姻誓願儀式更加珍貴。當我們聽到先生對太太大聲的喊:「我愛你!我愛你!」時,大家都感動極了,因為經過時間的考驗才是真情,但願有情人都能以聖家為模範建立幸福家庭。
耶穌顯聖容的大博爾山是一座很特別的山,它是座獨立、圓形的山,由於山路狹窄,我們換了接駁車上去,並在那裡住了一夜。夜涼如水,繁星滿天,遠離塵囂的山頂與天主的距離似乎更近了,我們不能親見耶穌,但能感覺祂就在那裡,一直與我們在一起。第二天晨起彌撒,雲霧繚繞,山在虛無縹緲間,像是眾天使俱來朝拜的仙山,感覺我們的靈性又被提昇了!
耶穌誕生之地白冷城,我們去朝拜小耶穌,默想並感念祂為了救贖我們,降貴紆尊誕生在馬槽裡;也去了聖母哺乳山洞,我在乳白色的山洞中聞到了甜甜的乳香味,有許多不孕的婦女來到這裡求子,天主也使奇蹟降在她們身上,有一個房間牆壁上掛滿了得遂心願者的全家福照片。
旅程最後的星期五,我們沿著耶路撒冷的石板街道拜苦路,重新體驗當年耶穌被鞭笞、嘲罵、侮辱及行刑的痛楚,在擁擠的人群中有著東方面孔的我們特別顯目,跟隨著蜿蜒的隊伍開始拜苦路,前面突然傳來林神父的聲音:「第一處耶穌被判死刑」,是中文咧!大夥立時激動起來,跟著大聲唸、高聲唱,中間遊行時怕有些團員跟不上隊伍,有人就會高舉手冊作目標,那時我們的心手相連,凝聚成化不開如兄弟姊妹般的情誼。
在耶路撒冷住了四夜,旅館附近的聖墓大殿讓我們晨昏定省十分方便,耶穌卸屍的石板、十字聖架處、聖墓成了我們日夜祈禱朝拜的重點,從來沒想到可以這麼貼近祂的苦難,偎依著祂的聖懷,分享祂復活的光榮,難怪有人說,能去聖地朝聖是天主所賜的一大恩寵。
林神父說,信德年來聖地朝聖不是求信德,而是求給我們鍛鍊信德的機會。藉由祈禱、朝拜,讓聖神感動我們的心再度火熱起來,回去為堂區福傳再度注入新活力。由於林神父是聖經學專家,他在每個景點對聖經的詮釋往往讓我們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他也希望我們日後能加強讀聖經,要達到「唸你千遍也不倦」的地步,才能領悟聖經的精髓。
這一趟豐富的學習之旅、心靈饗宴讓我們永生難忘,絕對不是浮光掠影而已,因為祂已駐在我們心中改變了我們,經歷了祂的死亡與復活,我們的生命將有所蛻變。
還沒來過聖地的朋友們,相信我,只要你許下願望,天主一定很快的讓你有機會成行的,因為「在天主前沒有不可能的事。」(路一37),而且與主相遇的旅程是那麼的甜蜜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