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TWzh-CN


IL Francescanesimo

聞道出版社出版

 


 

第一編 聖方濟及其時代

第十二章    聖方濟與勞動

聖方濟不僅謙德深不可測,同時更願意完全服從天主的旨意,並謀求別人實在的福利。這一切使他能夠忠實地闡明基督教會對於勞動的觀念。

在這方面,他也依靠天生本性的幫助。他是商人之子,出身於中產階級的自治區,因此他生性就有建設生產的優點,但是,卻沒有商人和中產階級的最大缺點,即家庭的自私主義。他青年時既熱望出人頭地,而又慷慨好施,這樣的作風都顯示他對金錢抱有一種高尚的看法,把金錢視為應該流動的而不該滯留的勞動產物。金錢可被用來確立個人的人格,也能成為統治他人的工具。聖方濟在那時候就已開始實行最好的統治方式,即幫助別人,為別人謀福利,使別人高興。

他悔改後,勞動成為他實踐愛的方式。勞動首先是愛立法的天主,因為天主懲罰人的罪,命人勞動;其次,勞動也是愛救主耶穌基督,因為祂以身作則,為人樹立勞動的榜樣;第三,勞動也是愛人類,因為每個人都必須運用自己的理智和意志,在世上進行各種工作。最後,勞動也是愛一切受造物,因為只有藉著勞動它們才能變為有用的東西。

聖方濟自己勞動,也要求弟兄們勞動。開始的時候,他做泥水匠,甚或做小工,重修了聖達彌盎堂、聖伯多祿堂、以及天使之后堂。他悔改後,最初也如同任何一個悔改的人,喜歡退隱獨修;但是,為了要做那些卑微的工作,他竟把自己渴望獨修的愛好也犧牲了。

1208224日,他在博峻古拉聽到福音,指示他去做精神性重建教會的使徒工作,他隨即轉變成為一個從事言語工作的勞動者。他在講道時,運用言詞小心審慎,比重修聖達彌盎堂搬運石塊更加注意。他講道時,言詞簡單而涵義豐富,敘事生動而感動人心,給予教訓切實而中肯,作出結論嚴謹而正確。所以,他的言語就是行動,不但能夠影響人,更使他人也開始行動。聖方濟講道時,勞動工作超過自己體力負荷。他向群眾講話,也給個人講話。他跣足遠行,徒步千里,到各城市去宣講天主的道理。他不辭辛勞地宣講,不但不怕痛苦,連嚴重的疾病、精神的挫折,或五傷的疼痛,都不能阻止他講道。他在宣講天主聖道的時候,總是耗盡自己全部的精力。

對聖方濟而言,勞動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職務。他也如此勸勉弟兄們,所以他在會規中教導弟兄:「我願意我所有的弟兄都要勞動,謙遜地從事各種好的工作,以遠避靈魂的敵人 ── 即空閒無事 ── 減輕別人的負擔,維持自己正當的生活。凡能工作的弟兄必須工作,做他自己所會的手藝。甚麼工作也不會的,要學會工作;不過,必須忠誠而虔敬地工作,以免傷害了祈禱的精神;一切的世事都應有助於祈禱的精神。此外也應該注意,除了保養身體的必需品之外,不可接受任何其他的報酬;尤其不得接受金錢。要謙遜地這樣去做,如同天主的僕人以及修至聖神貧的人所應該做的。」他不能用更精簡的話來說明這麼豐滿的思想。在這條會規裡,包括了以下的思想:勞動的目的:不論它是本性的或超性的勞動,都要尊重個人所負有的使命;勞動的方法:外在活動的生活應該與靜觀默禱的生活互相結合,神貧也應與勞動互相結合。最後兩點,是聖方濟關於勞動最特殊的思想。聖本篤用「祈禱與勞動」(Ora et Labora)這句口號,固然開創了勞動與靜觀彼此混合的生活,可是他仍是在隱修院中度這種混合生活;聖方濟卻將這種混合生活帶出隱修院,引進世俗裡。物質的需要,以及社會的環境,使這種混合生活在世俗中能發生更大的良好作用 ── 當然,實際實行起來也更為困難。

對於神貧與勞動的關係,聖方濟的觀念更是新奇特殊。他自己和弟兄們全都放棄接受遺產的權利,不僅沒有私人財產,連團體也不能擁有任何產權。他們工作而不接受報酬;由於他們已經獻出了一切,因而必須謙遜地向人請求、甚至乞討生活的必需品;他們實實在在地把自己完全貢獻出來了。另一方面,他們這樣完全放棄自己的權利,連享用自己工作所得的權利也放棄,目的是避免因工作而產生財產所有權的一切後果:誘惑、焦急、憂苦,並使人得享到更大的快樂,比工作本身所能給人的快樂還要大。除了讚美和感謝的祈禱以外,在神貧中勞動工作,是方濟會士另一個喜樂的泉源。

top

Divider Clover

上一章        下一章

閱讀更多:方濟精神總覽

 

第一編 聖方濟及其時代

第十一章 聖方濟與講道

聖方濟也好像耶穌基督,為了能引人歸向天主,除了用榜樣和美德,也公開宣講。

聖方濟利用自己直覺的能力,以及貼近實際生活的觀念,改進了中世紀的講道方式。當時的本堂司鐸根據當時的習慣用拉丁文宣講福音;聽眾大多因無法聽懂而分心走意;那些專門負責講道者,往往從教父們著的「講道集」(Homiliaria)提取講道的資料;而那些學問高深的學者,則反覆闡述教會的道理。聖方濟卻一改當時的講道風格,使福音結合實際生活,讓聽眾的良心能與耶穌基督接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開始講道時,首先注意觀察聽眾,盡量好像針對每一個人個別對談,引導他們用倫理的眼光反省自己的良心。然而,如果聽眾人數增多,或有一些特殊人物前來聽他講道(他曾在教宗和樞機面前講道),他就仿效師傅耶穌,利用比喻和事蹟來講道。最後,只要能吸引聽眾,使他們注意的方法,他都盡量利用,無論是當地方言、手勢、唱歌、或笑或哭,甚至採用生動的戲劇表演 ── 例如在格來喬(Greccio)的聖誕慶典。

方濟講道的內容非常簡單,只講基本道理,例如:萬民四末、福音等。他不重視精微深奧的推論,也很少事先準備;如果他預做準備,反而往往講不下去。他總是順從聖神在當下給他的靈感,以及按照在場聽眾給他的指示,臨時開口宣講。他這樣未做準備而當場講的道理,常能打動人心。不過,他的道理並非只是如同傾盆大雨,一時從人的良心流過,卻起不了多大作用;他說的話更如同綿綿細雨,深深地滲入人心,連那些為了各種不同理由、最狡黠詭詐、最頑固不化不肯聽信別人,尤其不願聆聽像聖方濟那樣沒有學問的在俗宣講者的人,也會被他感動。聖方濟就是這樣宣講,感動了波倫亞(Bologna)的大學教授,以及羅馬的樞機主教。

top

Divider Clover

上一章        下一章

閱讀更多:方濟精神總覽

 

第一編 聖方濟及其時代

第九章 聖方濟對受造物之愛

聖方濟和現代的慈善家並不相同,他不是為了人而愛人,也不是為了能感受助人的快樂而愛人。他之所以愛人,首先是為了愛天主。然而,另一方面,他也與古往今來厲行苦修的修道士不同,只為了使天主喜歡而愛人。聖方濟愛人,因為他肯定人是天主奇妙而特殊的傑作。有人曾這樣描述聖方濟歸化的特點:宗教並沒有在他與世界之間築起一道圍牆,卻改變了他對世界及一切受造物的看法,並教導他去愛它們,把一切變成快樂之源。這個評論很有道理。

聖方濟的個性複雜而豐富,以致所有為他立傳的人都能寫出一些新東西。但是,誰願意研究他的個性,必須同時把握以下兩點:第一點是他熱愛人生,並且是以超性的方式去愛;第二點是他與耶穌基督同釘十字架上,但並不因此而輕視人生。若忽略第一點,就可能把聖方濟想像為抒情詩人,把他的作品視為提供當代人們旅遊閱讀之用。如果忘卻第二點,就會把聖方濟想像成音容憔悴、愁容蹙額的人,可供十六世紀的畫家做為繪畫的素材,或成為十八世紀某些經本的內容。

無論在工作或受苦的時候,聖方濟總是愛天主的;同樣地,他也真實地愛受造物,而且是特別的、普遍的愛;他的愛好比陽光,不僅光照個別東西,而且普照世間萬物。聖方濟的愛,因個別的事例而創新並特殊化。他幫助全身腐爛不停惡言詛咒的痲瘋病人、不敢接受施捨的老婦、為獻身事主而離家出走的貴族少女、惡言咒罵主人的工人、販賣鴿子的小孩、把羊送往市場的雇工、招待他的騎士、拒絕他的主教、可能處死他的蘇丹王、向他訴苦的小婦人、與主教發生糾紛的市長。聖方濟愛故鄉亞西西的居民,也愛遠在歐洲邊陲的回教徒;他愛義大利各地因黨派紛爭而不得安寧的自治區,也愛迫害他會士的匈牙利和德國,以及那歌頌武功誇耀戰績的法國。他母親也許是個法國人。在他看來,每個民族都是他的兄弟;可是,他只以一個國家為自己的國家,就是他在那裡打下方濟會的基礎、在那裡生、也在那裡過世的國家這又證明他重視具體事物的個性。他也把所有動物看作自己的近人,甚至稱牠們為兄弟姊妹。例如:他在冬天餵食的麻雀和蜜蜂、用錢贖買的小羊、為其築巢的鴿子、救其生命的小蟲、不忍砍伐的樹木、不願熄滅的火。無論對人或動物,對大的受造物或細微的小生命,方濟常是愛護周到、無微不至的。

由於他深信傳福音必須有教會的任命,所以當弟兄數目達到十二人,他立即前往羅馬晉謁教宗。他像小孩般地單純,但也像大將軍那樣勇敢;他明知聖女佳蘭Santa Chiara有非常特殊的聖召,所以不怕支持與保護她,使她不受家庭和派系的迫害。他目睹十字軍勢力衰微,在宣講收復巴勒斯坦聖地之前,親自前往該地。方濟負有一種特殊使命,採用創建大業的偉人所持有的「魄力」進行實際的工作。他與所有意志堅強的人物一樣,從不輕易地放過一分鐘、一件事、一個人,而總是用出所有的信德去感召和影響他人;他總不肯錯過一個機會,卻努力善用時機達成自己所懷有的聖善目的。

無論是向眾人宣講聖道,或是做些微小的使徒工作,方濟總能發揮很大的神力。其秘訣就是他有高深的謙德、敏銳的直覺和堅強的意志;他能夠適應聽眾的知識程度,直接迎合他們的期望,以便改變他們,領導他們歸向天主。有一天,不少社會名流和富家貴婦前來參加一個騎士的洗禮,他們想像必將看見一齣場面盛大充滿熱情的事件;聖方濟卻唱著一支熱情的光榮歌,參加那個盛會。在蒙地卡沙來Montecasale)因缺少糧食而成為強盜的人時,聖方濟差人給他們送去麵包和酒。當野里地Rieti的司鐸為自己葡萄園的收成擔憂著急,聖方濟就使他得到超乎預料的豐收。

聖方濟這樣對待在靈修路上開始學步的人;至於那些立志修德成聖的人,他就轉換態度,完全按著他們的誓願來對待他們。聖達彌盎堂「神貧修女會」的修女想聽聖方濟宣講富於靈感的道理,好能飽嚐精神食糧的滋味時,結果方濟卻要求在頭上撒灰、詠唱「天主求祢憐憫我 」那篇懺悔聖詠,除此之外姊妹們什麼也沒有聽到。魯斐諾修士Ruffino私心願意個人獨居;聖方濟卻命他只穿著短褲去向民眾講道。馬賽奧修士Masseo妄想成為聞名的宣道者,聖方濟就命他去看門。一個修士私藏金錢,聖方濟就命他口銜錢幣放到驢糞上。一個初學修士想成為文學家,聖方濟就命他去跟那些目不識丁的非聖職修士學習祈禱。任何人若決定要跟隨方濟,而希望達到成聖的理想,就必須真正做他的門徒;若有越軌的行為,只要提醒一聲,就足以使他們覺悟而改正。聖方濟對受造物的愛,隨著他精神的超脫上升而日益熱切。當他一天比一天高升,脫離這個塵世的時候,他越以愛憐的目光注視這個世界。他的心越是明淨不染纖塵,他就越不怕熱愛世上的受造物。

top

Divider Clover

上一章        下一章

閱讀更多:方濟精神總覽

 

第一編 聖方濟及其時代

第十章 聖方濟怎樣愛自己的會士

在愛弟兄方面,聖方濟更是慈父,而非嚴師。他愛自己的弟兄,並以互愛為服從的基礎:長上要像慈父,而屬下應如孝子或幼弟。他常安排長上與屬下互調職位,透過這個方式使階級以平等為基礎,以謙德為支柱;並使服從由忠誠的信賴開始,而以精神的自由為終向。

聖方濟愛自己的會士,了解他們,聆聽他們的意見,安慰他們的憂苦。當最初的十二個弟兄被派遣兩個兩個外出福傳而第一次和他分離的時候,他感到非常難受,甚至用一個奇蹟使他們再聚集在他身旁。每一次離別,不論對他或對其他弟兄都是難以忍受的痛苦;每一次重聚,卻總是特別喜樂的事。會士中就算最微小的一個呼喚他時,他也一定立刻給予慈愛的答覆。一天,有兩位從外國來的弟兄,走了很遠的路想來見他,卻被幾個常在他身邊的弟兄勸阻;聖方濟一知道了,就親自祝福他們。李載理奧修士(Rizzerio)深怕自己不被聖方濟喜愛,並且認為如果聖方濟不愛他,就表示天主也不喜歡他。聖方濟遂去見他,並以比父親更大的慈愛任命他做自己的秘書,給他書面的祝福,並決定自己死後要把會衣留給他。方濟由於看見自己手創的修會日益擴大而擔心,甚至領受五傷神魂超拔時,以及病重垂危快要去世時,也掛念著自己的修會。《小花》(Fioretti)一書甚至留下這樣的傳說:每逢方濟去世週年,他都親自下到煉獄去拯救自己手創的三個修會的弟兄姊妹,以及所有恭敬他的人的靈魂。但丁則想像方濟在自己的會士臨終時,特從天上降來與惡魔爭奪亡者的靈魂。

聖方濟在世上創立一個大修會,卻從不擺架子,態度常是和善可親,慈愛無比。他想像自己猶如出身微賤的女子,卻為一位偉大君王生下許多孩子。他也想像自己好比一隻羽毛黑暗難看的母雞,小心翼翼地呵護自己的小雞。這樣的想像含意深遠。他的愛非常特別,即使對屬下也非常謙虛,只求別人的利益,不圖自己的滿足。為此,聖方濟的愛吸引了許多性格和地位迥異的人:有溫良多情的良修士、也有出身貴顯的魯斐諾修士、天真而頑固的季乃勃勞修士(Ginepro)、心地單純的若望修士(Giovanni)、有愛基底奧修士和伯爾納鐸修士(Bernardo)等神祕靈修者,也有充滿騎士精神的安其勞黨客來底修士(Angelo Tancredi),具有行吟詩人作風、被稱為「詩王」的巴其非哥修士(Pacifico),以及夢想著建樹大事的厄里亞修士(Elia)。方濟會中那些嚴格靈修派(Spirituales)的作者,沒有提起他們的會祖對待不同的弟子時,所表示的寬容和氣的態度(也許是因為他們自己缺少這種美德)。聖方濟清楚知道厄里亞修士的性格,卻仍選立他為總會長,並至死常把他留在自己身邊。聖方濟認為學識只是工作的利器而已,但他尊敬那些富有學問的人,稱聖安多尼(St. Anthony)為他的「主教」。他輕視富貴的出身;然而有一天,一個修士牽著聖方濟騎的驢子,心裡想道:「這人究竟也只不過是伯多祿伯爾納道乃的兒子而已。」聖方濟立刻從鞍上下來,對那個修士說:「兄弟!你有道理:應由你,而不是我來騎才對!」

因為聖方濟懷有這種實在而具體的愛,所以他創立了三個修會,以適合各種不同聖召的男女;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因而在靈修方面的需要也不一樣。

再者,聖方濟超性的愛就是他的力量,說明他全部的生活,也說明方濟會不斷發展的理由。他這種上愛天主,下愛一切受造物的愛,建基於超性的動機上。因著這愛,他對許多人發揮了強大的吸引力。他又用自己的榜樣,使許多人跟隨他。別人看到了聖方濟愛的表現,知道他實行耶穌的誡命:「你們要彼此相愛如同兄弟,世人就可以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由於人人都覺得聖方濟愛他如同兄弟,因此人人也都愛他。

top

Divider Clover

上一章        下一章

閱讀更多:方濟精神總覽

 

第一編 聖方濟及其時代

第八章 神貧

聖方濟跟耶穌學會了愛人和愛世界的秘訣。中世紀有句很有道理的俗話:愛他人和愛世物固然是種美德,但也可能是個危機。聖方濟從悔改之初就竭力克服自己嫌棄的心理,盡量愛那些被人討厭的人,例如:痲瘋病者,衣服襤褸的乞丐,滿身膿血的病人,被人遺棄的窮人。他不顧一切,一直投向天主的懷抱,更翻轉自己天然的好惡之心:别人嫌棄的事物,竟然變成他所喜愛的東西。他又用捨棄自我的方法,躲避世物可能造成的危機。不過,我們必須更深入了解聖方濟的「自我捨棄」;因為捨己猶如愛德,本是一切聖德的基礎;沒有一位聖人不捨己的。那麼聖方濟的捨己究竟有何特殊之處

聖方濟的捨己不是以鄙視世物為出發點:不是為了易於放棄世物而刻意地輕賤它們;也不是像許多隱修士那樣,懷著恐懼或厭世的心理逃避人類社會。歷史中不少隱修士深信,若在精神的戰鬥中拔足而逃必將取得勝利,因而他們以逃避世物來解決救靈的問題。聖方濟放棄世物卻並非出於這種動機,他不否認受造物的美,因為他認為這種否認實是對創造世界的造物大主的不敬。聖方濟只是拒絕擁有世物,拒絕擁有世物的願望;如果必要,他願意把自己的心留在世界上,但決不從這個世界領取一分一毫;他強調人儘可讚賞喜愛的世物,但必須從一切世物上看到造物主的創世工程,以及救世主的救贖標幟;他堅持不為自己要求或保留什麼。既然完全消除了擁有世物的自私心理,豈還會有任何留戀的成分呢方濟當然也有羨慕、憐憫或忠誠等情緒,但由於不受自私心理的束縛,所以能輕易地擺脫那些只會擾動他,卻不能使他滿足的受造物,一心奔向造物主。這樣放棄世物,是讚賞而非逃避,是喜愛而不追求;雖然仍會受到種種誘惑,卻已包含著一切的德行,因為這樣放棄世物,需要最大的捨己精神。聖方濟用豐富的想像力,稱呼這種放棄世物的態度為「神貧夫人」,愛它猶如一個活人。他用「神貧夫人」這個富有騎士意味的名稱,而使這悲慘痛苦、可憐無依的人性得以美化,並更顯高貴;因為他在人性裡看到天主聖子活生生的肖像。此外,他也把人類卑微屬下的身分提高到自由幸福的理想地位;因為世人所輕視的身分,耶穌卻自願選取了。

聖方濟仰法神聖的導師耶穌基督,基於神貧而與最可憐的人結為兄弟;然而,他並不蔑視有錢有勢的人。所以,他與當時的自治區或中產階級的運動絕然不同。誰若把聖方濟看作提倡民主運動的人,必須切記,聖方濟的民主不是企圖使別人與自己地位相等,也不企圖使自己與其他更有錢有勢的人地位相等;他只願意剝奪自己,壓抑自己,卻不願意剝奪別人,壓抑別人。他所倡導的並不是民主,而是為眾人服務不求任何回報的愛德,也可以說是由那些熱愛天主的偉人們所組成的「貴族階級」。

聖方濟的神貧是完整的,不僅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他這種完整的神貧觀念與隱修士們的看法大不相同;因為隱修士可以集體共有財產,聖方濟修持的完整神貧是完全仰法耶穌基督所立下的神聖榜樣;而主耶穌在福音中清楚地說,祂連一塊當作枕頭的石頭也沒有。

聖方濟當眾放棄世上一切財物,而與神貧結縭以後,便一生不停地增加對神貧的熱愛,直至臨死前也只願赤裸一身躺在地上。詩人但丁用動人的詩篇,畫家喬托Giotto也用美麗的畫作,把聖方濟與神貧聯姻的情景繪描出來。後人瞻仰他的神貧,就像是一首生活的詩。不過,不可忘記,在這位偉大的神貧愛人的眼中,神貧並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種方法;神貧是效法基督的師表,是非常高超的愛的表現,但它本身並不是愛。所以,如果有人如此評論聖方濟,以為他會模仿聖奧斯定的語氣對人說:「只要你神貧,你就可以任意去做什麼」,這絕非正確的評論。因為人可以是窮人,甚或是一個自願的窮人,卻不一定有愛德。沒有愛德的神貧,無論對天主或對人都毫無用處。

top

Divider Clover

上一章        下一章

閱讀更多:方濟精神總覽

 



 

訂閱「主日福音釋義」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主日福音釋義」

每星期四寄發

訂閱本服務 / 變更訂閱資料

訂閱Youtube頻道
連結至iTune
銀行轉帳捐款

銀行轉帳捐款 (此處捐款由財團法人天主教方濟各會開立抵稅收據)  new icon

銀行轉帳帳號:00758120000047
銀行代碼: 012
收款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方濟各會 (台北富邦銀行 南崁分行)

轉帳後請聯絡我們提供以下捐款人資訊,以便寄出捐款收據:
[捐款人姓名、日期、帳號末五碼、金額、收據抬頭、地址、電話、捐款用途
(為聖地捐款、為方濟會捐款、為思高中心捐款...等等)]

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電話:02-23112042 電郵:read.bible@hibox.biz
或填寫以下google表單:請點選

加入Line官方帳號

LINE logo.svg  Line QR Code Large

加入思高讀經推廣中心Line官方帳號

Line官方帳號搜尋「@ccreadbible」

加入思高中心粉絲團專頁
下載手機App
Paypal線上捐款

Paypal線上捐款給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此處捐款由北美地區開立抵稅收據)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108 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96巷8號 位置圖
電話:02-23112042 傳真:02-23754439
郵件請寄: 108-99 台北郵局2-10號信箱
Email: read.bible@hibox.biz

***捐款方式***
郵政劃撥帳號:17970033
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方濟各會

銀行轉帳帳號:00758120000047
銀行代碼:012(台北富邦銀行)
收款戶名:財團法人天主教方濟各會
捐款後請填寫google表單(請點選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相關連結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首頁

聖地在華辦事處

思高中心Youtube頻道

友站連結:佳播圖書

思高讀經推廣中心課程

《瑪竇福音》 / 林思川神父 導讀

時間:週二晚上7:15~8:30上課 (6:40一樓聖堂晚禱日課)
地點:
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
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請準時入場。
           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read.bible@hibox.biz洽詢。


切換到桌面模式切換到流動網站
為提供您更佳的閱讀體驗,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使用Cookie及分析技術,做為我們增進網站服務的參考依據。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