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死海的寧靜早晨
圖、文 許書寧
死海的早晨,是安靜的。
晨光中,林立於海灘邊的豪華度假旅館尚在沉睡,四處瀰漫著某種狂歡過後的頹靡氣息。海水中,零零落落地飄浮著幾個早起的泳者;此外,也有數名穿著暴露的觀光客,面對尚未升起的太陽站在沙地上,做出許多奇妙的膜拜姿勢。相較於裸露的旅客,高挑精瘦得像羚羊的阿拉伯男孩穿了一身黑,裹的盡是遮蓋手足的長袖衣物。光從打扮,就能看出他們對陽光的認知差異,十分有趣。
- 詳細內容
- 分類: 書寧2014朝聖日記
13通往隱修院的那條路
圖、文 許書寧
出了耶里哥的山頂纜車站,必須經過一段蜿蜒的黃土步道,才能抵達位於耶穌受試探山壁岩洞中的隱修院。
在我的印象中,那條道路又窄又長。第一次隨同朝聖團造訪時,正值豔陽高照的六月底;再加上沿途景色毫無變化,望眼看去盡是刺目的黃沙焦土。只記得所有人走得上氣不接下氣,整條路上所思所想的就只是「怎麼還沒到?究竟還有多遠?」,又渴又累又疲乏。
- 詳細內容
- 分類: 書寧2014朝聖日記
12耶里哥的穆娜
圖、文 許書寧
旅程中,不經意的邂逅宛若馥郁的香料,讓人回味無窮。
拜訪過耶穌受試探山上的隱修院後,我們搭乘纜車下山。耶里哥的紅色纜車長得胖嘟嘟、圓滾滾,外貌親和無比,卻擁有極為輝煌的金氏紀錄:位於海平面下「世界最低」的纜車。
- 詳細內容
- 分類: 書寧2014朝聖日記
11看不見的日出
圖、文 許書寧
清晨五點十五分,天色微亮。
大伯爾山頂寒風颼颼,我裹起房間裏的大毛毯,沿著聖堂右側石階上樓,選擇一個靠牆的角落,獨自站著等待日出。雨,密絲絲地下,偶爾打落在屋頂的鐵片上,發出沉重且規律的噹啷聲。
- 詳細內容
- 分類: 書寧2014朝聖日記
10大伯爾山之夜
圖、文 許書寧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朝聖團已經下了大伯爾山,來到死海。
死海,是朝聖之旅的休息站和中間點。來到這裡,就表示旅程已然過半,接下來就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後半段了。
- 詳細內容
- 分類: 書寧2014朝聖日記
09思嘉的雨水
圖、文 許書寧
十一月的第一天,諸聖節。
清晨,走在通往聖母領報大殿的小徑上。太陽尚未起床,昏暗的路燈照在東一處西一處的水窪子上,反射出艷滋滋的暗沉金光。天氣又冷又濕,以至於連早起的貓咪也沒瞧見一隻。沉睡的巷弄中,幾扇窗微微透著光,已經開始飄出溫暖的香料氣味。
全世界的母親都知道,從廚房發出的香氣是喚醒家人的最佳手段。
- 詳細內容
- 分類: 書寧2014朝聖日記
08若瑟的身影
圖、文 許書寧
納匝肋的聖母領報大殿附近,有一座小小的聖堂,無論外觀、造型、色彩或尺寸,都不怎麼吸引人注意。相較於僅有咫尺之遙的領報大殿,顯得樸素許多。
聖堂外的園子裡,有一座同樣不起眼的青銅雕像。一位身形瘦削的中年男子,赤腳坐在矮石牆上;手掌交疊於牧杖頂端,雙眼低垂,內斂的臉部看不出什麼表情,沉默的身影卻若有所思。
那是聖若瑟:福音中經常做夢,卻從未發聲的達味之子。
- 詳細內容
- 分類: 書寧2014朝聖日記
07分享的豐盈
圖、文 許書寧
旅程的第三天晚上,我們分組舉行了「分享時間」。
我很喜歡這個宛若「增餅奇蹟」的時間。出於對彼此的信賴,團員們傾其所有,誠懇訴說各自的感動。旅行最大的醍醐味就在於此:明明是同樣的行程,每位旅人感受到的卻大不相同。藉著「分享出去」,自身的感動不但沒有絲毫減損,反而倍增: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
- 詳細內容
- 分類: 書寧2014朝聖日記
06高與低
圖、文 許書寧
聖母領報大殿的參訪結束後,是三十分鐘的自由時間。我獨自鑽到大殿的底層岩洞前,倚著十八世紀的廊柱遺跡,仰頭向上望。
二樓的地板中央開著口,頂端的倒蓋百合花屋頂一覽無遺。近午的陽光燦燦,從最高處的小圓窗傾洩而下,直接照入底部的領報岩洞。那樣的設計出自建築師的信仰領悟,刻意拉長聖堂空間的高度,願意藉著不成比例的「高與低」,呈現路加福音中的描寫:「聖神要臨於妳,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蔭妳」。
- 詳細內容
- 分類: 書寧2014朝聖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