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主曆2024年9月15日
課程公告
※ 【聖經講座】《耶穌的臨別贈言》/林思川神父導讀
時間:下次上課:9/24(9/17中秋節停課一次)
週二晚上 7:15 ~ 8:30 六樓教室上課;
晚上 6:40 ~ 7:10 一樓聖堂晚禱日課;(學員敬請留意群組上課通知)
地點:南港耶穌聖心堂(成德堂)六樓教室
地址:忠孝東路六段114號(近捷運捷運板南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費用:自由奉獻
備註:歡迎新舊學員參加,無需報名,因門禁管制請準時入場。詳細資訊請來電02-23112042或來信
網站連結
※思高中心課程總覽(請點選)
※思高中心最新音頻(請點選)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林思川神父執筆
跟隨耶穌接受苦難
【福音:谷八27-35】
那時候, 27耶穌和他的門徒起身,往斐理伯的凱撒勒雅附近的村莊去;在路上問自己的門徒說:「人們說我是誰?」 28他們回答說:「是洗者若翰;也有些人說是厄里亞;還有些人說是先知中的一位。」 29耶穌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呢?」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 30耶穌就嚴禁他們,不要向任何人談及他。 31耶穌便開始教訓他們: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 32耶穌明明說了這話。伯多祿便拉他到一邊,開始諫責他。 33耶穌卻轉過身來,注視著自己的門徒,責斥伯多祿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
34他遂召集群眾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 35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和福音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救得性命。」
【經文脈絡】
谷八27〜十52是馬爾谷福音中十分重要的單元段落,其中包含耶穌三次預言自己的苦難、死亡以及復活(八31,九31,十33-34),同時耶穌藉著「苦難預言」教導門徒們如何成為真正的門徒。這些教導也是指向基督徒團體的,福音作者藉著耶穌的話,教導信仰團體如何在生活中落實信仰。這個主日的福音就是這段單元的起頭(谷八27-35),其內容不論是伯多祿對於耶穌的默西亞身分的宣信(27-30),或是耶穌第一次苦難的預言(31-33),都是在教導對於耶穌正確的信仰。
斐理伯的凱撒勒雅
耶穌和門徒們來到加里肋亞北部邊界的斐理伯的凱撒勒雅,這是由分封侯黑落德斐理伯在約但河源頭所建築的城市,為了討好羅馬皇帝而命名為「凱撒勒雅」。而為了和在地中海邊的凱撒勒雅加以區別,因此這個城市被稱為斐理伯的凱撒勒雅;這是一個外邦人的城市,地理位置幾乎是距離耶路撒冷最遠之處,伯多祿在這裡宣信承認耶穌的默西亞身分,是非常合適的:一方面顯示福音內容對於以色列傳統的默西亞的概念有所保留和批判;另一方面,福音也由此開始敘述耶穌的苦難道路。
一般人關於耶穌的意見
耶穌主動向門徒們提出問題,門徒們的回答表達出當時一般人對耶穌的看法,這段內容其實就是谷六14-15的摘要。耶穌被認為是若翰洗者、或者是厄里亞的再來,顯示人們已經在祂身上看到所期待的末世。由於耶穌的工作含有先知的特性,因此也有些人把耶穌看做是先知中的一位。
門徒對耶穌的意見
接著,耶穌直截了當要求門徒表達他們自己對祂的看法,伯多祿以團體發言人的身分宣誓說:「你是默西亞」。默西亞是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就是「基督」。伯多祿的這個公開的宣誓說明,他們把猶太傳統的默西亞概念加在耶穌身上。在猶太傳統中,默西亞這個稱號一直是和末世性的期待緊密相關,基於對達味王國的記憶,人們期待在末世之時,一位默西亞君王將要來到,並建立一個理想性的王國。將默西亞的頭銜加在耶穌身上,根本上在初期教會時代才有可能,這其實是基督徒 的信仰表達。基督徒在耶穌完成其使命之後,才在聖神領導之下認出被釘死、然後復活的耶穌的默西亞身分。
這個主日的福音經文,也正是清楚的表達了耶穌這個關於默西亞身分的根本認識。由於伯多祿的默西亞宣信需要更進一步的澄清與詮釋,因此耶穌禁止門徒將祂的身分告訴任何人,並且立刻向他們預言自己的苦難、死亡以及復活的奧秘。
苦難預言
耶穌在苦難預言中自稱是「人子」,根據達七14,人子是在末世之時來到世上審判的那一位。將這個頭銜用在受苦的耶穌身上,十分巧妙地顯示出耶穌末世性的光榮地位和祂在苦難中的自我貶抑之間的關連。祂就是由天主所決定的、必須受許多苦的「那一位」(參閱:詠三四20)。福音經文接著非常具體的說明這個苦難:人子將「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傷害」。這個苦難的預言最後還補充說明,人子「三天以後必要復活」。復活和苦難的確是共同組成「一個事件」,以及完整的「意義單元」,但是在這段經文中「復活」並不是重點。
跟隨耶穌
耶穌的這段言論令門徒難以接受。伯多祿努力勸阻耶穌不要走上苦路,顯示他對於耶穌的教導只有人性的了解。門徒們還必須繼續被教導,才能夠明白天主的旨意。耶穌嚴厲的責斥伯多祿,甚至稱他是「撒殫」,但是耶穌的話的根本重點在於:「退到我後面去!」這句話回應谷一17耶穌最初對伯多祿的召叫:「來,跟隨我!」意思是要伯多祿做門徒「跟隨」在後面,效法耶穌。
對群眾的教導
接著耶穌對廣大的群眾團體發言,教導「成為門徒」的真正意義:跟隨耶穌的根本條件就是「自我捨棄以及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自我捨棄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所有的含意並不是自明的,必須在注視耶穌以及祂的福音許諾之下才能了解其意義。捨棄自我和背十字架本身只是方法,目的則是真正的解救自己、得到(永遠的)生命。所謂自我捨棄,並不是簡單的捨棄生活中的某些東西,而是整個生命;然而事實上,誰若照顧自己,卻正會失去這個自己的生命,誰如果為了耶穌的緣故以及福音的緣故而投下自己的生命,意思是說確信耶穌以及祂的許諾,那麼這個人就得到了真正的性命。
【綜合反省】
這段經文所提出的根本教導是:耶穌就是基督(默西亞),而且是受苦的、死亡的、和復活的基督。祂的死亡顯示出祂對於罪人無限的愛,祂的復活顯出天主贊同祂所做的一切,因此耶穌的死亡和復活具有真正救援的意義。
對於默西亞的苦難產生反感,只是人性的表現與理解。唯有真正捨棄自己、背起自己十字架跟隨耶穌走上苦路的人,才會真正明瞭默西亞的苦難,也必會和祂一起享受復活的榮耀。
梅瑟的腳印
第三節 法郎的宮廷
無論是什麼地方,或是在什麼時代,帝王的宮廷生活,與一般的平民生活,常有霄壤之別。當時在法郎的宮廷裡,更有這種懸殊的差別;這是因為埃及的帝王,想藉此證明,他手命於神祉,蒙他們所特選;這樣可以說明自己權力的來源,提高自己的身價。他命人建築雄偉壯麗的廟宇,富麗堂皇的宮殿;他自己所用的一切衣履器物,都為稀世之寶,非常華貴。這一切都是為了顯示他貴為天子的高位,唯我獨尊的身分。
然而,並非只是這些華麗的裝潢,隆重的儀式,盛大的宴會,鋪張的排場,聲色犬馬的享受,以及其他種種驕奢淫逸的作樂,使埃及的帝王生活,與一般的平民生活,相去何啻千里,尤其是因為所有宮廷的人員,都居留在一個嚴密防守的小島上,與外界完全隔絕,恍若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裡,知道世間還有一般的平民存在,卻幾乎不知道他們也是人。奴隸的生活,與他們不關痛癢;可是,奴隸的產品,卻供他們享用。
在宮廷裡,有時也會掀起一陣騷動;譬如說,法郎聽到一個這樣的消息,說是有一塊很大很大的石頭,已經被人在遙遙的沙漠裡發現,並已動用了十萬名奴隸,去把它開鑿出來,準備把它運回,作為建築的良材。這樣的一個大好消息,當然使整個宮廷上下都鼓舞歡騰,樂不可支。
一件這樣的大事,的確值得勒石紀念,永誌不忘。在哈瑪麥谷(Wadi Hamamat),發現以下這段歌頌帝王偉大的石刻象形文字:「君王陛下派遣太子阿梅能哈特(Amenemhat)、總理丞相、工部大臣……想把山上一塊極美無比,令人尊敬的寶貴大石運回……以備用作石槨……。」
宮廷裡的人所留神關心的,是那塊「寶貴大石」,卻絲毫沒有想到那些流盡不知多少血汗,開鑿那塊巨石,把它搬運回來的奴隸。
所以,梅瑟就是在這樣一個脫離一般社會的孤立世界裡長大起來的。不過,帝王宮廷,究竟還是在人世間。在那高高的宮牆裡,法郎掌握全國的政務,統治著整個埃及。當他給某些功臣授與爵位,或接見來朝的外國使者,或聽取自己臣下的各種報告,或與謀士參議計畫國家大事,或與軍事將領討論政防策略等的時候,也許年輕的梅瑟有時也會在場參與其事。
(敬請待續)